“世界精神卫生日”是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发起的,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同时呼吁个人关注心理精神健康,提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学习和工作,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提供帮助。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如果我们的心理 “生病”了,就会出现疲劳、失眠、健忘等状况,还会导致身体频繁生病。还有可能会出现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精神疾病。同学们是否会觉得精神疾病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共约有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抑郁症患病率较高,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数的30.28%,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精神卫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提升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需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特推出本期“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让我们一起探索神奇的精神世界!
一、几个“心理感冒”
1.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表现为日常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到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伤、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多数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但是抑郁情绪≠抑郁症,抑郁情绪主要指「不开心」的心理情绪症状,这是短期存在的,但是当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和症状持续 2 周以上,并且对我们的学业、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关注了,这可能就是抑郁症。
2.焦虑症:
焦虑障碍以焦虑情绪体验以主要特征,并且伴随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躯体反应。焦虑障碍与焦虑不同,焦虑障碍可能存在无明确的焦虑因素,进而致焦虑因素和反应不相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等特点。常见的病理性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焦虑症、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惊恐障碍。
3.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非常痛苦却又无法摆脱。大多数人可能都曾有过某些轻微的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比如关好门窗又重复检查等。但强迫症患者这种想法或行为会更持久、苦恼,而且明显不合理,对日常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干扰。
4.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主要症状包括思维联想散漫、妄想、异己体验、幻听、情感淡漠、紧张症等。具体来说,他们会言语紊乱、思维奔逸、各种妄想(比如被害妄想等)、幻听(听见别人在议论自己、命令自己)等等,甚至有时会产生视幻觉。
二、预防“心理感冒”的小tips:
1.及时宣泄压抑的情绪
在学习或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一些坏情绪。压抑情绪也许是我们下意识的反应,但这并不能治本。坏情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压得自己无法喘息。不妨通过写日记、找朋友倾诉、找咨询师咨询等方式,找到与情绪的相处之道,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保持运动的好习惯
运动会帮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是缓解压力、释放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研究称,跑步、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佳选择。建议坚持每周锻炼5次,每次20分钟,这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厌恶自我会产生羞耻感、忧郁感和愧疚感,最后可能导致精神疾病。不如学会树立正确自我意识,宽以待己,接纳自己,正视自己不足之处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与独一无二。
4.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已经脱离了自我的掌控,那么请积极的寻求心理援助。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你最大的帮助,愿你我都能关注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