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最忙的就是大学生了,月初为高考生加油,月中为中考生助力,像操不完心的大家长,扮起成熟,语重心长。是不是成为大学生就再也不用害怕考试了?当然不是!考试没有降临在自己头上,谁都可以镇定自若慷慨激昂。如果你告诉他们六月底开始期末考试,他们必然慌!
一个小小的期末考试,也不决定命运,为什么还是会让大学生如临大敌?
一、压力大,缺乏良好的考试心态。
有考试就会有期待,希望得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但又担心考试难度大,无法达到自己的分数,所以一边拼命复习一边焦虑。考试的时候,只要遇到不会的题,自己的焦虑情绪就上来了,大脑就空白,即便是会的题目也答不出。
二、经验主义,提前进行消极预判。
由于之前有过考试失利的经历,所以再次面对考试的时候也会消极地认为自己会重蹈覆辙,提前丧失考试信心。
三、缺乏信心,害怕被检阅。
大学生上课和高中生上课不同,上课时大都眼神游移,注意力不集中,知识难入脑,更难入心。期末复习内容很多,但学生很难抓住重点,因为害怕复习不完,复习不好而焦虑。
面对这些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的大学生开始借助外力,求同学划重点,求老师捞,甚至是求神祷告,但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留给自己的复习时间变少了,焦虑的情绪却一点没有消解。靠人不如靠己,他强不如自强,我们不能确保每一场考试都能有人救我们,只有自救才是王道。因此,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小妙招:
一、复习前:有重点,有计划。
大学课程的重点内容老师不仅会在课堂上强调,还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重点强调,这个时候只要竖起耳朵听,用心记下来,就不至于在复习的时候手忙脚乱,形成“一天学一本书”的紧张局面。再根据考试时间的排布顺序复习,避免“复习这科,想下科”的分心模式。遵循四象限法则,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紧急的工作上。
二、复习中:有节奏,有方法。
在紧锣密鼓地复习中,有的学生废寝忘食,有的学生挑灯夜战,熬坏了身体,熬丢了成绩。正确的方式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劳逸结合,身心一体,身体健康了,心理才有能量,大脑也会更加灵活。在复习时也是有小技巧的,可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节奏复习,避免遗忘;用组织学习策略进行知识的串联,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记忆效果更佳。
三、心理上:适度紧张,不高估焦虑情绪。
焦虑是积极期待和恐惧的混合物,焦虑是代表你是对结果有高期待的,只是有些担心自己达不到预期。而且焦虑并不可怕,根据倒“U”曲线型理论,适度焦虑反而是最佳的临考状态。
四、心理BUFF加持。
当自己在做了以上的准备还是会紧张时,还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有信心”“我一定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可以做到镇定自如地应考”“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提升成绩”等,有利考试的发挥。
最后,期末考试只是对过去一学期学习情况的检阅,值得重视但也无需过度担心,提前祝大家超常发挥,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