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的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适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自己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一般来说会需要两周到两个月的时间不等。开学到现在,你适应了吗?
生活篇:积极适应,努力调节
家是感情重要的寄托,当远离亲人时,每个人都会产生想家的情绪,尤其是第一次住校的同学,想家是正常的。但如果想家的情绪太强烈而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就要加以调节。
01当你特别想家时,怎么办?
办法一:宣泄法。和亲人通个电话、唱唱歌、做做运动,或者索性大哭一场等都是宣泄思念之苦的有效途径。
方法二:移情法。早日建立与新集体、新朋友的情感联系,使注意力和情感转移,是缓解想家情绪的根本途径。
办法三:时间控制法。规定好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专门进行和想家相关的事,如独自回忆、打电话等,其余时间从事其他事情,也可以安慰自己说,周末就可以回去了。
经常睡不好觉,怎么办?02
面对新环境,刚开始的睡眠不适应并不用担心。你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来改善睡眠:
办法一:认知调节法。如果你的失眠是由于“有心事”引起,那么,及早调节认知,消除顾虑,安定情绪,解除心事是最好的办法。
办法二:运动疗法。白天进行适量运动,或者尽可能地让自己过得充实一点,使身体出现一些疲劳,有助于改善睡眠。
办法三:松弛疗法。安静平卧,先调匀呼吸,力求自然而非人为地使呼吸变深变慢,同时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想象某种安静、轻松的情景,以求身心同步放松。
人际篇:真诚开放,和谐共处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在一生中的交友高峰期。初中生的交友特点是既想保持独立又担心脱离集体,而高中生的人际观念和人际交往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在选择性和稳定性上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高中生的人际交往也伴随着要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问题。
人际交往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01朋友少或想结交新朋友,怎么办?
办法一:没事找事法。寻找机会,请求对方帮助做一件小小的事情,并真诚地说谢谢,或者主动帮助别人,可以将二人的关系迅速拉近。办法二:间接接触法。通过一个熟悉对方的朋友介绍来认识和接触对方。
办法三:寻找共同点。善于发现你和新同学之间的共同点,这些都可能是破冰的好话题。当然,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也要接纳彼此不一致的部分。
02与同学闹矛盾了,怎么办?
办法一:适当的自我反省。感觉到和别人融不进去,但是别人之间相处不错,先想想自己是否有一些不恰当的言行或者存在什么误会。
办法二:沟通小窍门。第一步,讲感受、不批判;第二步,讲事实、不猜测;第三步,提出希望。
办法三: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越长大,我们会越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致,也会伴随体验孤独感,接纳和慢慢适应这种成长的孤独感。遇到问题尽量先沟通解决,也可以先和自己相处得更好的同学多接触,也许心情就会变好哦!
学习篇:掌握规律,培养思维
进入新集体后,当发现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大有人在,难免会出现自卑、焦虑、否定自我的心理。有些同学的学习在刚开始会出现巨大的落差,而产生挫败和沮丧感。
01学习成绩不理想,怎么办?
办法一:自我比较法。客观认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要盲目和别人比较,而是要和自己比较,只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就行。
办法二:逐个击破法。把沮丧烦恼的时间全部用在学习的行动上才是根本出路。而且哪里不行就集中经历重点提高哪里,你会发现事情会逐渐变化。
当你遇到人际矛盾、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等自己无法处理和解决的困惑时,还可以寻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