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新闻

NEWS

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建设使命——汪洋董事长举办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的兴教报国之路

发布时间:2024-09-09 00:00
点击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昆仑旅游学院因旅游产业而生、伴旅游产业而兴、随旅游产业而强。一路走来,不论是建校初期的孙忠家教授、邹尊兴教授、杨传礼教授、赵淑芬教授、朱建华教授等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老专家教授们,还是一直矢志办学的汪洋董事长——共同创办起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的他们,始终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领带动着全校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胸怀天下、以文化人。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为了厚植尊师重教文化、生动展示新时代昆仑教师良好精神风貌,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小编特推出“昆仑领航员”系列栏目,通过多元形式展现我校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让我们共同走近身边的“昆仑人”,领略他们勤勉奉献的精神风貌与卓越风采,致敬每一位在教育事业中默默耕耘的优秀教师。

国之富强,必有默默无闻者,

奉献智慧贤德之光芒;

家之美好,应由心有大我者,

倾注无私忘我之力量。

每每有人谈到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就会谈到这样一位教育家,她以“兴教报国”为己任,用二十六年的光阴和心血,创办并发展了现在蓬勃向前的昆仑旅游学院。这位教育家就是昆仑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学校的创办者——汪洋。她的办学实践和兴教报国的精神,塑造了我们这个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典范。

汪洋董事长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她钟爱教育事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兴资办学,成为中国第一批民办本科高校的举办者之一。那时的她,就像一颗初升的星星,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梦想,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创业之路。

早在创办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初期,汪洋董事长就深知教育质量与办学模式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她亲自走出去,考察国内、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深入了解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模式。在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黑龙江省的省情,汪洋董事长与众教授凝炼了“办精致学府、走特色道路”的办学理念。她认为,学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从起点出发,找准契合点、谋划发力点、形成贡献点,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填补国内空白的民办高等教育品牌。同时,她坚持要以质量和特色建设为核心,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了“产业+专业+教学”的校企衔接的产教融合链条,她提出“入学即入行,毕业成行家”,着力培养产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为了将这一系列理念付诸实践,汪洋董事长明确了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专业教授们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她提出学校要争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国内第一家民办文旅大学,填补国内民办高等教育这一空白。为实现这一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设施水平、深化校企合作。这些战略规划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汪洋董事长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她无数次的奔波和辛劳。她亲自参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提升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她曾为了学校的未来夜不能寐;曾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四处奔波;也曾为了引进优秀的教师团队不辞辛劳地亲自面试每一个应聘者;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她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让每一个了解她的人都为之动容,她的远见卓识和求是创新,也换来了学校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今年7月,她以一颗赤诚的兴教报国之心,再次展现了非凡的教育家情怀。在昆仑旅游学院这片热土上,她不仅倾注了无数心血,还始终本着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负责任的初心,50岁的她在时任校长王为正教授即将年满70岁卸任时,将自己多年来的心血和成果交给这位同样怀揣兴教报国梦想的专家,将学校理事长的重任传承给了70岁的王为正教授。她的这一举动,无疑在国内民办教育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情怀与担当。 汪洋董事长的创业历程和兴教报国的精神,是朴实无华的行动与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的完美结合,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弘扬的教育家精神。她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民办高等教育家的壮丽篇章,她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昆仑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的成功也证明了只要心怀祖国,有梦想、有坚持、有付出就一定能够行稳致远,创造辉煌。 如今,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在汪洋董事长及一批批昆仑建设者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更加迅猛的发展阶段。随着香坊区新校区的即将拔地而起,全省最大规模智慧化校园的蓄势待发,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祖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6年筚路蓝缕,26载接续奋斗,“一路走来,昆仑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汪洋、孙忠家、杨传礼、赵淑芬、邹尊兴、朱建华………一批批老一辈昆仑人开创之艰辛,成功之基石,为我们树立榜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要向老同志学习,团结互助,勇敢地放飞梦想,开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