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新闻

NEWS

真题真做铸就设计英才|解码昆仑的艺术育人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0 08:10
点击数:

2024年全国院校室内设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计时器滴答作响,昆仑旅游学院艺术系的刘厚志与张靖琪正全神贯注地完成他们的设计作品。五小时的极限挑战里,从构思到制图,从手绘到后期,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他们的专业功底与应变能力。当二等奖的荣誉最终落定,这份成绩不仅是对两位学子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学院"真题真做"教学理念的最佳印证。

undefined

赛场锋芒:扎实技能是制胜基石

“比赛就像一场高强度实战演练,平时课堂积累的技能全都用上了。”回顾比赛,张靖琪深有感触。她提到,无论是基础的CAD精准制图、PS的灵活运用,还是更具表现力的手绘构思与3D效果图思维,都在紧张的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刘厚志补充道:“本科阶段课程的深化学习,让我们在方案的完整度和细节处理上更具优势,操作速度和精度也更快。”这份扎实的技能功底,正是他们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发挥、最终胜出的核心保障。


课程探秘:从“纸上谈兵”到“身临其境”

是什么课程让学生们能在国赛战场上如此从容?答案在于独特的艺术课程设置。告别枯燥的理论灌输,这里的课堂充满了“真实感”与“挑战性”。

“印象最深的是《商业空间设计》和《展示空间设计》课,”刘厚志兴奋地分享,“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我们像真正的设计师一样,从前期深入市场调研、分析消费人群需求开始,到中期搭建方案框架、接受老师专业批改,再到后期进行完整的项目汇报,甚至模拟竞标现场。”这种“真题真做”的项目制教学模式,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从大一家装小项目独立操刀,到大四毕业设计挑战数万平方米的大型空间,学生始终在“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孙朋久说:“我们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触项目,由小及大,逐步适应行业节奏,消除对大型项目的恐惧感,最终呈现的作品往往令人惊喜。”

行业直通:资源零距离汇入课堂

在昆仑,课堂与行业的界限早已被打破。作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职教委员单位,学生们可以直观的享受到知名设计师带着最新案例走进教室,"老板电器杯"等企业真实命题成为日常作业,材料市场考察和施工工地实训更是必修课。"我们不是在模拟设计,而是在做真正的设计项目。"指导教师孙朋久说。正是这种与行业脉搏同频共振的培养模式,让学子们在中装杯、亚洲学年奖等权威赛事中屡创佳绩,甚至能与顶尖工科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而不落下风。

undefined

以赛促教:实战检验驱动能力跃升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昆仑绝非口号,而是教学闭环中的关键一环。各类设计竞赛的要求与标准被深度融入课程内容和考核之中。日常教学中,高频次的小组协作、模拟竞赛严格模拟真实赛事环境,不仅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2025年5月29日的中韩艺术交流展作品

指导教师张春宇解释道:“将比赛项目融入课程,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按照行业高标准去训练排版、表达和技能应用。多次模拟实战的经历,是他们在五小时国赛极限压力下稳定发挥的关键。”大赛的成果和反馈又持续反哺教学,帮助教师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技能训练重点,形成“教学-竞赛-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

面向未来:培养能设计、懂落地的应用型人才

面对快速变化的设计行业,艺术系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在夯实传统核心课程的同时,适时引入乡村景观改造、文旅空间设计等新兴领域,并融入消费心理学、成本控制等实用课程,致力于培养“能设计、懂落地"的复合型人才。艺术系于向东主任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从学习者到从业者的转变。"。

undefined

艺术系毕业设计报告书

从课堂到赛场,从理论到实践,学校正通过“以赛促学强技能、以赛促教提质量、以赛促改谋创新”的三维路径,打造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在这里,每一张奖状都是教学创新的成绩单,每一次竞技都是通向行业的加速器。正如张靖琪在获奖感言中所说:“我们不是等到毕业才成为设计师,而是在每一次真题实战中,早已以设计师的身份思考和成长。

undefined

以下为此学期艺术系学生展示空间作业部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