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新闻

NEWS

以笔绘山海 用艺传匠心 ——艺术系与青山绿水的写生对话

发布时间:2025-06-30 09:18
点击数:

六月流金,热浪裹挟着创作的渴望。

我校23级艺术系师生研学团一支创作于松花江畔,穿梭于尔滨的浪漫街巷;一支让画笔在欧陆风情建筑的轮廓间跳跃;一支奔赴威海,在胶东半岛将碧海蓝天的壮阔、浪花翻涌的灵动,悉数收进画纸……

92名学生变身年轻的追光者,在为期10天的沉浸式写生实践中,用画笔和镜头与青山绿水对话,让灵感在盛夏的微风中肆意生长。

在威海的悬崖边,他们用炭笔捕捉沉船与海浪的碰撞;

在烟墩角的渔村,他们用水彩记录海草房的沧桑肌理;

在哈尔滨的百年老街上,他们用速写勾勒巴洛克建筑的繁复雕花……

“在这里写生,能真切感受到不同时间光线对景物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王同学感慨道。站在威海的礁石上,他的画笔正捕捉着海浪拍岸的瞬间,记录下阳光在海面上跳跃的光影。带队老师不时在同学们身边指导,讲解如何把握空间层次和色彩关系。

25名师生跨越千里,在胶东半岛的壮丽景观中寻找艺术的无限可能。火炬八街的文艺街巷、日落湾的熔金暮色、烟墩角的古朴渔村……每一处都是独特的创作课堂。环境设计专业的陈同学说:“站在海草房前,我才真正理解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67名学生沿着尔滨的文旅足迹,重新发现家乡的魅力。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伏尔加庄园的俄式风情、中华巴洛克的建筑艺术……这些熟悉的场景在艺术生的笔下焕发新生。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关注空间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则用镜头记录城市光影,为后期创作积累素材。

当学生们迎着海风支起画架,在斑驳的老建筑前专注速写,穿梭于工业遗址寻找创作灵感时,他们收获的远不止绘画技法的提升。每一次观察、每一笔勾勒,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对美的感知力,滋养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十天的实践教学转瞬即逝,但那些鲜活的记忆却更让他们懂得:真正的艺术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这堂行走的艺术课,终将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青春岁月里最珍贵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