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新闻

NEWS

校友风华|从校园"服务者"到基层"答卷人"——工商管理系2019级毕业生吴闯的留省就业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5-04-11 16:30
点击数:

在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的时光长河中,我们的优秀校友们曾是活跃于社团、潜心专业学习的校园追梦人。毕业后,他们在社会各领域拼搏,成为行业佼佼者。如今他们带着阅历和成果,通过分享经验助力母校发展……从课堂求知到职场拼搏,母校“办精致学府,走特色道路”的理念和专业培养,为校友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心怀感恩的校友们,也在以实际行动反哺母校。

“校友风华”系列专题,不只是为了呈现校友们在校园里的青春奋斗与成长蜕变,更是要传递一种信念:学习永无止境,每一个阶段都是新的起点;教育是一场爱的接力,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校友们用各自的担当与奉献,在人生和事业的赛道上“持续领航”。最动人的故事,永远源于“奋斗,再超越”,最温暖的力量,始终来自“感恩,再回馈” 。

2023年盛夏,2019级毕业生吴闯积极响应黑龙江省鼓励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的号召,通过公务员考试入职中共鸡东县委,正式成为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党政机关的一员,他特意将毕业典礼上与恩师亓风的合影,郑重地放进办公桌抽屉。这个来自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工商管理系的年轻人,或许未曾料到,四年前在校园种下的“服务者”种子,已在基层沃土中萌动新芽。

校园历练:实践服务厚积底蕴

时间回溯到2021年迎新晚会现场。身为系学生会办公室主任的吴闯,正带领团队做最后一次设备检查。学校注重实践与服务精神培养,舞台灯光下,他手中满是红圈标记的物资清单,耳麦里不断传来确认声,与他的心跳同频——这是工商管理系学子独有的“CT扫描式”工作法首次实践。

“管理就是服务的真谛,是在熄灯后清点道具时领悟到的。”谈及学生会经历,吴闯的目光扫过窗台上的绿萝,仿佛看到当年活动室里最后熄灭的那盏灯。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与实践项目,从迎新晚会物资调配的“毫米级”预案,到毕业生离校手续的“全流程”设计,这个在校园建立工作台账的年轻人,早已将“致广大而尽精微”融入职业基因。同时,黑龙江省对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激励着吴闯在各项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为日后服务家乡积攒能量。

校园深耕:专业知识铸就实力

在学校的课堂上,吴闯系统学习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充实了他的理论储备,更为他日后处理基层复杂工作提供了清晰思路。案例分析课程中对各类实际问题的探讨,锻炼了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训中与团队共同完成项目,让他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在导师悉心指导下,他深入研究基层经济发展与管理策略,契合黑龙江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要求,为日后工作中制定政策、推动地方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校园铸魂:文化滋养公文担当

在学校“品端、学粹、行雅、业精”校训的熏陶下,校园里的活力与进取精神,深深烙印在吴闯的成长轨迹中,成为他日后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面对学业挑战和工作难题,校训给予的力量,让他凭借坚韧毅力一一克服。这种在校园文化滋养下形成的品格,使他在基层工作面对繁琐事务和复杂矛盾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耐心细致地为群众服务。

这份校园赋予的坚韧与严谨,在公文写作领域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2024年全区公文写作技能比武颁奖现场,获得第三名的吴闯手捧证书,陷入沉思。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份荣誉背后是37份修改稿的沉淀。在他看来,公文写作如同三棱镜工程:“要用忠诚折射党的理论光谱,用专业棱角破解改革难题,让惠民政策穿透每个角落。”“文经我手无差错”的承诺,在基层化作具体行动。在能力作风建设会材料撰写中,他梳理过往工作问题,收集同事建议,将各项改进措施条理清晰地呈现,用文字助力单位作风转变。这也正符合黑龙江省对公职人员提升工作效能、强化文字综合能力的要求,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源于校园时期的积累与沉淀,校园文化赋予他的精神内核,支撑着他在文字工作中追求卓越,在服务民生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

校园启程:赤子初心奔赴新程

2024年“年度优秀公务员”证书送达那天,吴闯正在整理对上争取项目汇报。灯光下,证书扉页的烫金字与电脑屏幕里的汇报相互映衬。“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校准初心的坐标。”他在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

从校园到机关,那些在图书馆伏案的清晨、在实训室钻研的夜晚,正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凌晨三点的键盘敲击声,是他在为优化营商环境寻找最恰当的表述,契合黑龙江省优化省内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为写好各类重要材料,他反复研读政策文件,不断锤炼文字功底。面对复杂的工作任务,他总能有条不紊地推进,正如他常说:“新时代的奋斗者,既要有穿云破雾的果敢,更需润物无声的细腻”。

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这个喜欢用“三棱镜”作比喻的年轻人望向窗外。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在他案头那份未完成的党群工作汇报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影——那既是学校赋予的系统思维和专业知识,更是校园精神播撒的理想火种,如今正在黑龙江基层的土壤里,绽放出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