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学校举办对话非遗民族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技艺”专题活动。艺术系邀请高级工艺美术师、黑龙江省大师、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赫哲族鱼皮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哈尔滨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画院非遗研究院院长张林来校讲座。通过现场制作、作品展览等形式,带领师生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共绘民族文化传承新篇章。学校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陈国良,艺术系主任于向东,工商管理系主任闫秀荣,艺术系全体教师、工商管理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等参加相关活动。

张林老师以“鱼跃千年·皮藏万象——赫哲族鱼皮画的自然密码与艺术重生”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背景作切入点,讲述中国赫哲族的文化历史,鱼皮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特点,“每一片鱼皮都承载着赫哲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张林老师动情地说。她提到,鱼皮制作需经历选材、剥皮、晾晒、鞣制、剪裁等数十道工序。通过她的讲述,师生们深刻感受到这项濒危技艺背后凝聚的民族智慧与文化韧性。


本次活动通过“讲座+体验+展览”的多元化模式开展,讲座后,在群观317教室张林老师现场演示鱼皮画制作流程,艺术系、工商管理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共40余名同学参与制作。将非遗保护与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在群观楼负一层大厅也举办了张林鱼皮画作品展,共展出11幅作品,其中一幅耗时2年完成的最大的一幅作品引来最多关注。本次讲座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师生在鱼皮技艺的纹理间触摸到赫哲族的文化密码,更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内涵的认知。





本学期学校以“对话非遗 民族匠心”为题开展了许多非遗技艺研学活动,如非遗剪纸、非遗烧箔、非遗螺钿、非遗珐琅等。师生们纷纷表示“非遗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活态的生命,传统技艺在传承创新中,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文化根脉,更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