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委在线 > 社会实践 > 正文

2025三下乡纪实|我校“非遗探骊”中华文脉传承团赴泰来县探访非遗

发布日期:2025-07-18    编辑:学生处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让青年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绽放青春风采,7月12日,我校“非遗探骊”中华文脉传承团赴齐齐哈尔泰来县塔子城地区,开展非遗探访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非遗场馆、对话传承人,学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中华文明底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黑龙江源龙源塔城酿酒有限公司非遗文化博物馆里,珍贵的文献史料与古法酿酒器具,生动呈现了辽金古城跨越千年的酿酒历史。团队深入酿造车间,观摩“老五甑”古法工艺——选料、蒸煮、发酵、蒸馏,每道工序凝聚匠人智慧。塔子城酒文化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辽金与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见证。学子们深刻体会到,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坚守与创新,青年一代当以新视角讲好非遗故事。

在胜利蒙古族乡黑帝村,蒙古族非遗传承人白老师带领团队探访敖包,详述其历史渊源、祭祀礼仪及作为民族团结象征的深刻内涵。亲身体验哈达献礼等习俗,学子们深切感受蒙古族“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此行让青年学子认识到,各民族璀璨非遗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多彩画卷,为筑牢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教材

步入鹤乡龙瓷展览馆,依安高岭土制成的精美瓷器引人驻足。从唐代三彩到明清青花,从生活器皿到艺术珍品,件件瓷器诉说着北方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探访,使学子们深刻领悟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与统一性。非遗并非尘封的古董,而是活态传承的生活智慧。

从千年酒香到草原敖包,从黑土瓷韵到匠心传承,“非遗探骊”实践团的足迹丈量着文化的厚度,彰显着青春的担当。未来,我校将持续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更多昆仑学子在行走中读懂龙江,在实践中传承文明,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上一条:2025三下乡纪实|绿色发展,青年先行!我校“青禾联盟”绿色发展倡导团赴罗家屯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
下一条:2025三下乡纪实|我校“赤心力行”实践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