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学校立校之本,是学校传统底蕴、治校风格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师生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风建设,增强学生“愿学”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好学”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进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积极遵循“品端 学粹 行雅 业精”校训,促进教育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将学风建设作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坚持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从严治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标本兼治,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塑造优良校风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落实广大教师潜心教书、真心育人职责,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主要目标
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自律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拼搏意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做到“乐学、勤学、会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索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三、组织领导
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李英杰
副组长:栾 天 武录齐 王 岩
成 员: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宣传部、校团委、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系主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
四、工作举措
(一)以思想引领塑造良好学风
1.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方式,丰富传播教育手段和方法,强化思想引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围绕学校学风建设目标为中心,守好网络育人阵地,依托学校各类信息化平台充分整合资源,扩大宣传维度,推动网络思想教育多元化覆盖。
3.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争做心怀“国之大者”的时代新人,实现德育水平和学风素养双提升;坚持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向同行,紧密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重点方向,引导学生勇担科技报国使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思想认同和学习自觉。
(二)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
1.注重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范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积极采取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项目化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考风正学风
1.加强诚信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自觉遵循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建立诚信档案,推进学生论文、课程作业查重,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信息;将学生诚信记录运用于德育评价和各类评奖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
2.严肃考试纪律。定期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教育,加大学术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考风考纪环境。加强平时考核的严肃性和考试纪律的严肃性,严肃考场纪律,无论何种级别的考试,一旦考试作弊事实确定,均应严肃处理,杜绝考试作弊,对于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通过严肃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四)以管理促学风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辅导员听课制度》、《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规定》《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考试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
2.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和执行落实,保障和促进学风建设。深入课堂,加强考勤。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教务处、学生处、各系、任课教师课堂考勤有效的沟通反馈渠道,加强学生课堂行为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学生日常听课的考勤记录和情况考核。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实施辅导员听课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以活动兴学风
1.抓好节点教育、典型教育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各种庆典活动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推进学风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2.学生处、校团委、各系学生工作组应搭建素质发展平台,为学生个性成长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学风建设。通过在“推优入党”和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中突出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通过举办励志教育、学术报告、就业指导、专业竞赛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创新创业主题大赛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拓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渠道,开辟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发展空间,搭建展示学生创新创业风采的舞台。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结合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加强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创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活动,创新开展以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为主要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实践成才之路,学以致用,树立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团文化活动,重点打造专业社团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六)以榜样导学风
1.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团骨干、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扎实开展各类评优评先工作。以评优评先引领学风,确保评选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增强学风建设的导向性。评选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先进典型,积极利用校内外媒体进行宣传和表彰,创新开展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以及表彰大会。
2.推进优良学风班级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在教室、宿舍的管理,加大对学生上课、自习、早操的考勤力度。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创建生动活泼、团结互助、争先创优的良好班风。积极培育“先进班级”,发挥先进班集体和学习典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3.发挥优秀学生的表率带动作用。加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培养,完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教育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示范带动促进学风。
(七)以服务育学风
1.提高学生思想引领服务水平。学生工作队伍要把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服务贯穿学风建设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把成才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使他们政治坚定,勇往直前,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利用课堂、校园媒体、社团活动等阵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健全“学校—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咨询、疏导、危机干预的体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与困惑。
3.提高学生生活服务水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完善学生生活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发挥公寓育人功能,推动公寓社区学生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在社区建设自习室、党团活动室、阅览室,全方位整合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
各部门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将学风建设贯穿到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履职尽责,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强化各项任务落实。各系全面负责本系学风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好本系学风建设工作,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制定本系加强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细则。
(二)精准施策,彰显特色
各部门要认真开展学风建设相关调研,准确把握学生需求,细化工作方案,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一系一品”学生工作品牌、“先进班集体”创建等工作,进一步优化现有学风活动内容,从强化学生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部署会、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采取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创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风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热爱学习成为校园最美风景。
(三)强化宣传,完善机制
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新闻媒体,全面宣传学风建设取得的成效,加大对先进典型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持续认真做好学风建设专题调研、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和研讨工作,查找问题,及时整改,不断优化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学风建设的有效抓手,把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夯实。